🔥beat365亚洲官方网站-最新下载App Store

第一阅读:十四阿哥西征到青海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7-18 10:25    编辑: 许娜         

  他戎马一生,战功显赫,深受康熙皇帝宠爱;他与雍正皇帝是一母同胞,却在雍正即位后被贬为守陵人。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他担任抚远大将军,率领大军一路西征,从北京来到了青海。在青海,他度过了人生中最辉煌的几年。他就是清圣祖康熙的十四子爱新觉罗·允禵。

  91岁高龄的董绍宣先生曾担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秘书长一职,他是我省著名的历史学者。闲暇时,董先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翻阅历史典籍。一个偶然的机会,董先生在《清鉴纲目》和《清宫档案秘闻》中,发现了许多允禵的生平故事,允禵在青海时的种种事迹,尤其引起了董先生的关注。

  董先生说:“《清宫档案秘闻》中的内容源自尘封百年的清朝原始密档,可信度很大,这本书中对允禵在青海时的经历记载得尤其详细。”

  允禵代驾西征

  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准噶尔部的一支从新疆进入了西藏,西藏地区陷入混乱。据《青海通史》记载,康熙皇帝立即派大臣带兵取道青海前去安抚,可是因为对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了解,这支以安抚为名的队伍,没有到达西藏,便全军覆没。

  第二年,康熙改安抚为征讨,他任命皇十四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大军驻扎西宁,以商榷征讨事宜。

  允禵是康熙皇帝最珍爱的儿子之一,坊间传言,他曾是康熙皇帝钦定的皇位继承人。有学者猜想,康熙之所以派遣他到当时条件艰苦的青海,主要原因是想帮助允禵树立威望,让群臣服膺。这样的传言,似乎能从允禵出师西宁的仪仗中得到了印证。

  董绍宣说:“据记载,允禵启程前,康熙令‘其纛用正黄旗,依照王纛式样。’”纛的意思是大旗,在古代只有皇帝可以使用正黄旗,康熙允许允禵的出行仪仗以皇帝的规格使用,意味着他是代康熙亲征。不仅如此,允禵出发时,康熙还亲自前往送行,授他抚远大将军的印玺。一身戎装的允禵威风凛凛地跨坐在高头大马上,在百官的注目下,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青海的路。

  一位民间“敕封”的太子

  因为之前前往西藏的部队全军覆没,到达西宁后,允禵立即处理了罹难官兵的善后事宜,祭奠了领军将军。这样的举动让他得到了众多官兵的爱戴,使得允禵在驻青官兵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不仅如此,在青海的几年,允禵严格约束自己的部下,不让他们骚扰当地百姓,这使得允禵得到了青海百姓的爱戴。

  允禵到青海后,曾派遣士兵到牧区驻扎放牧,允禵害怕士兵欺压当地百姓,就制定了一些措施。“允禵治军很严,他训诫手下官兵说:‘本军今年进取西藏,尔等将属下等严加管束,如有偷盗牲畜之人,须查拿示众,依法惩办,该管束人等,亦一并治罪。’”董绍宣说。

  正是允禵,治军严格施恩百姓,让他在青海很得民心,加之此前官场上也多有允禵西征回北京后很可能会成为太子的传言,所以清朝的驻青官员对允禵更是青睐有加。

  “在青海,人们都称呼允禵为‘台吉’,‘台吉’是蒙古语,意思是皇太子。”董绍宣说。

  张瞎子诳语诓允禵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病逝。此时的允禵还在西北负责军政事务,雍正即位后,立即召抚远大将军及其前锋统领一起快马回京。雍正对王公大臣们说,抚远大将军允禵的职务重大,本来不应该回来,但是康熙去世,他如果不回来,也不合情理。就这样,允禵被召回了北京。

  “允禵自持军功显赫,以为自己会成为下一任的皇帝,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哥哥当上了皇帝,对此,他如鲠在喉,回到北京后,允禵不仅大闹康熙的灵堂,在参见雍正时,允禵坚决不向雍正行礼,认为雍正篡夺了自己的皇位。”董绍宣说。

  在雍正年间编著的《大义觉迷录》一书中,记录了一件雍正从允禵的侍从口中得知的事情,说允禵在西宁期间,曾通过甘肃临洮府知府王景灏,找来了一个会算命的张瞎子,推算了允禵的生成八字后,张瞎子得出这样的结论:“元戎当权,贵不可言,将来定是九五之尊。”

  允禵返京后的种种表现,犯了雍正的大忌讳,加之雍正对允禵在军队里的威望十分忌惮,借着允禵大闹灵堂、妄自犯上的机会,雍正便革去了他抚远大将军的职务,派遣他到河北省遵化县去守皇陵,守陵时间不限。

  “雍正名义上说是让允禵去守皇陵,其实就是将允禵软禁在了皇陵。直到雍正去世,乾隆即位,才把他放了出来,封他为恂勤郡王。这时的允禵已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再也不可能对乾隆造成威胁了。”董绍宣说。

  有人被进城仪式吓晕了

  事实证明,允禵也的确并非无用之才,西征途中,他十分重视对军事情报的搜集以及对当地民风民俗的了解。讨逆大军经过宁夏的时候,允禵就听说了一些关于西宁的情况。

  “他在奏折里说:‘前往西宁,闻得粮草缺少,一切价值较昂。’希望康熙皇帝能够再拨一些银两,调拨一些粮草。”董绍宣说,“这充分说明,允禵西征时,无论在心理上还是战术上,都是有所准备的。”

  据史书记载,允禵率领的大军从北京出发,取道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农历三月十一到达了西宁。

  那时的西宁气温还很低,听说十四皇子允禵到来,西宁几乎万人空巷,老百姓们纷纷出去迎接。在一片黄色王旗之后,一身戎服的允禵骑马走在大军的最前面,威风凛凛。两边是辅佐他的十几位大臣,其中议政王大臣就有六位,他们也是一身甲胄,英姿勃发。

  “允禵所率的大军是从东稍门进入西宁城的,然后沿着东西大街进入驻地,当时街道两边挤满了西宁的老百姓,许多人都没有见过如此声势浩大的阵仗,有些人甚至被吓晕了过去。”董绍宣说。

  雍正矫诏?胤祯更名!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雍正篡改圣旨继承大统的说法,关于允禵和雍正(胤禛)到底谁是康熙内定的皇位继承人,到如今,史学界还没有一个明确定论。多部野史记载,雍正即位后,全国各地均有雍正矫诏的谣言,这也导致了雍正年间文字狱大为盛行。

  董绍宣介绍,当时坊间主要有两种传言。一是说康熙病危,没来得及留下诏书,就在身边近臣隆科多的手掌上写下了“皇十四子”几个字,谁知隆科多一出门就碰到了雍正,隆科多害怕丧命,立即用舌尖舔去了“十”字,只剩下了“皇四子”。于是雍正便登上了皇位。

  另一种说法是,康熙皇帝留下诏书“传位十四阿哥胤祯(祯的繁体字为)”,胤祯是康熙时期允禵的名字,结果雍正派隆科多偷出了诏书,在“十”字上加了一横,在“十”的一竖上加上了一勾,又将胤祯的半个“贞(貞)”字的右上一横让它出头,再在下面加了一横成为了“禛”,诏书就变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胤禛”。雍正即位后,十四皇子的名字胤祯就强行被改为了允禵,从此胤祯就消失在了所有的历史记述中,胤祯为何被强行改名,是清史中又一桩无法破解的公案。

  “《清宫档案秘闻》记载,对于第二个传言,连当时来清朝出使的朝鲜国使者都信以为真,使者向朝鲜国的国王禀告了这件事。”董绍宣说。(王十梅

 

 

XML 地图